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林草工作不仅守护着绿水青山,更成为连接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近年来,喀喇沁旗以生态建设、资源保护和经济增收为抓手,推动民族团结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绘就了一幅“绿富同兴、民族共荣”的壮美画卷。
一、生态建设扩绿增彩,共享生物多样性之美
******居赤峰市首位,拥有275万亩森林资源,通过“三北”六期工程建设,采用科学造林、退化林修复等措施,持续扩大绿色版图,形成了“带、网、片”结合的生态防护体系。旺业甸、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核心区域,不仅成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更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生态改善带来的生物多样性红利,生态旅游吸引全国游客,让各族同胞在绿水青山间共享自然馈赠,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
二、生态保护筑牢屏障,守护共同绿色家园
喀喇沁旗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建立林长制、护林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对重点林区实施全天候监测。通过做实防火工作,加强毁林毁草问题整改,共同守护生态安全,这些举措让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生态保护不仅是环境工程,更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共同责任。
三、林业经济促增收,共筑民族团结致富路
喀喇沁旗创新“林菌、林药、林果、林旅”多元产业模式,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全旗累计发展以赤松茸为主的林菌2万亩、苍术柴胡等林下仿野生中药材林药7万亩、以鸡鹅为主的林下养殖7万羽只,辐射带动群众达2万余人,户均增收达到1万元以上,从事林业经济的企业、合作社达18家,全旗林草经济产值力争从2024年的22.8亿元提升到2025年的25亿元。此外,森林康养、生态旅游年收入增加,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绿富同兴,共绘民族团结新篇章,喀喇沁旗的林业实践,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更以生态共治、经济共享的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喀喇沁旗将继续深化林业改革,让生态保护与民族团结同频共振,书写更加绚丽的绿色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