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有关规定,我厅拟对以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审批。为保证审查审批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4月15日至2025年4月22日(5个工作日)。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审批决定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环境影响评价处)
传真电话:******
通讯地址:银川市金凤区上海西路99-9号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建设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包兰铁路银川至中卫段扩能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银川至中卫 | ******有限公司银川工程建设指挥部 | ******有限公司 | 本项目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部,依次途径银川市西夏区、金凤区、永宁县,吴忠市青铜峡市及中卫市中宁县、沙坡头区,建设内容包括增建二线工程、改建既有线(含病害整治)等正线工程,银川枢纽相关工程,中卫地区相关工程(含迎水桥站、中卫站站场改造),中卫站、中宁站、青铜峡站站房改造工程。增建二线工程于既有银川南站兰州端咽喉引出,向西先后经途经银川市的西夏区、金凤区、永宁县,吴忠市的青铜峡市,中卫市的中宁县,至中宁县黄羊湾站接轨。本项目主要技术指标为国铁Ⅰ级,双线,速度目标值160 km/h,电力牵引。增建第二线全长122.936km。在银川枢纽相关工程内配套实施太中银疏解线,长度共5.372km。
| 严格落实施工期各项污染防治与生态恢复措施,加强环境管理,确保最大程度减小项目对沿线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工程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加强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严格落实各项保护要求,确保不影响其功能,确保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 (一)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施工期严格落实施工工地围挡,物料统一堆放、覆盖并设置防护措施,出入车辆冲洗,施工现场地面硬化,拆迁工地湿法作业,渣土车辆密闭运输等防尘措施。 运营期本工程沿线站、所除银川客整所现状采用燃气锅炉外,其余各站、所均采用市政热源、电锅炉或空气源热泵供暖,改造工程新增房屋采用市政热源、空调或电暖气采暖。各站职工食堂安装油烟净化装置,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须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限值后经油烟排放通道从楼顶排放。 (二)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大临工程(制梁场、混凝土拌和站等)施工场地设置沉淀池、沉砂池、隔油池、蒸发池等,施工场地废水经沉淀、隔油等措施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或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运,不外排。桥梁施工场地内设置泥浆池、沉淀池,晰出的护壁泥浆循环使用,沉淀池出渣脱水后与基坑弃土、钻孔桩弃渣一并运至附近弃土(渣)场集中处置。机械设备和施工车辆冲洗废水经临时隔油池、沉淀池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 运营期银川南站、银川客整所、青铜峡站、中宁站、中卫站、迎水桥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黄羊滩、大坝、渠口堡、枣园堡站既有污水经新建化粪池收集+MBR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城市绿化标准后回用站场绿化,无法综合利用部分由吸污车定期拉运至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工程建设应不断优化施工工艺、施工工序、环境管理措施、防治责任范围等。施工场地布置应远离声环境保护目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施工须取得当地行政主管部门许可并按照相关管理要求执行。城镇区段应协调好施工车辆通行的时间,夜间运输要采取减速缓行、禁止鸣笛等措施;其它区段运输道路应尽量避免穿越乡镇及村庄,将施工噪声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运营期应加强源头控制,合理规划噪声源与声环境保护目标布局;声环境质量现状达标的保护目标,采取噪声治理措施后,声环境质量应满足相应标准要求;声环境质量现状超标的保护目标,项目实施后,声环境质量应满足相应标准要求或不恶化;对预测超标的集中分布敏感点采取声屏障措施,对零散分布的超标敏感点采取隔声窗措施;严格落实针对振动超标敏感建筑物提出的拆迁措施,纳入工程拆迁一并实施。 (四)电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牵引变电所在围墙处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须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规定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的限值要求。 (五)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生活垃圾经分类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或清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垃圾堆放点;新建牵引变电所内设置储油坑和事故油池,牵引变电所产生的废变压器油不在牵引变电所内暂存,及时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处置,各储油坑、事故油池均采取防渗措施。 (六)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建设单位应编制本项目运营期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包括组织指挥体系、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后期工作、应急保证等内容。应急预案应与建立当地应急预案联动和协调机制。建立事故应急机制,健全应急反应机构。采取相关的环境风险应急措施,有效控制环境风险事故。 |